作为苏州市区范围内首个加装电梯的老旧小区,11月初动工以来,这里的工程正在稳步推进,“围观者”也众多。
家在7楼,刚从外面回来的陈关根习惯性地探头,看了看遮挡起来的施工处,念叨着:“快了快了,等地基打好后面就快了。”
就在老陈探头时,身穿蓝色衣服的老林来到他身边。当得知老陈就是这栋楼的居民,老林一下子激动起来,询问起加装电梯的各种细节问题。
老林和记者说,自己住在相门附近某小区的6楼,随年纪慢慢增长,爬楼梯逐渐更艰难了。
和楼里其他业主沟通后,大家都想加装电梯,但对于流程、费用等一系列问题不太清楚。看到新闻媒体报道粤海广场后,特意来施工现场看看。
临走时,他发出了感叹:“我们回去就要召集业主开个会,好好商量下怎么做。”
最近,粤海广场无疑是很多老旧小区的羡慕甚至“嫉妒”对象,外界看到的,是在8月《市政府关于苏州市既有多层住宅增设电梯的实施建议》出来后,粤海广场仅仅花了3个月,就走完了包括内部协商、可行性论证、方案公示、办理手续、签订合同等一系列复杂的流程,真正进入了电梯施工阶段。
但外界看不到的,却是小区业主、业委会、物业公司、观前社区整整3年的奔波
时间拨回到2016年7月。当时,粤海广场刚刚完成业委会换届选举,沈水林成为新任业委会主任。
没成为“沈主任”之前,沈水林是“沈热心”、“沈正义”,伤害到业主权益的事,他总是站出来替大家出头。成为沈主任后,“电梯”成了业主不断在沈水林面前提起的事。
粤海广场竣工于1997年,其中有3栋居民楼没安装电梯,都是总高7层的楼房。1楼、2楼用作商业,3楼到7楼用作住宅。
和古城区很多老旧小区一样,粤海广场老年住户偏多,他们腿脚不便,即便家楼下就是菜市场,旁边就是热闹的观前街,但却过着“上了楼就尽量不下楼”的“悬空”生活。
住在7楼的老陈曾经颈椎炎发作,需要紧急送医,但是家里只有老伴,无法下楼,后来靠物业出动5个保安才把他抬下来。
沈水林为此咨询了社区和街道,也跑了很多部门,但彼时“加装电梯”是一块全苏州都未曾涉及的空白领域,在没有政策支撑的情况下,各部门有心无力,没法给出准确答复。
2018年初,粤海广场10栋的居民自发找到了园区一家电梯公司,迅速签订了合同,准备以38万的价格购置一部电梯。沈水林得知后,觉得似乎有些不妥。
“政策没有出来,这样会不会是违法安装啊?后面如果被当做违反相关章程的建筑拆掉,业主们的损失谁来承担?”
在为加装电梯奔波的最近一段时间里,沈水林不仅掌握了很多电梯的技术知识,更明白电梯要装,就要装得“稳妥”。
他打听到,2016年姑苏区水景丽舍小区9幢居民自发安装了电梯,但是因为“未批先建”,在2018年4月被执法部门贴上了封条,花了几十万安装的电梯成了摆设。
就在粤海广场的业主们为电梯四处奔走时,关于电梯的话题也慢慢变得频繁地出现在公众视野。
2018年1月,苏州市人大代表刘众提交了《关于对苏州市既有住宅增设电梯的建议》,建议苏州要加快制定专门的试行办法,简化审批程序,并对于增设电梯所需的资金,提出了具体的参考举措,苏州市住建局很快给予回复。
2018年10月29日,经过多次专题调研后,苏州市住建局形成了《苏州市既有多层住宅增设电梯的实施建议(征求意见稿)》,开始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时间来到了2019年,市住建部门根据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意见,对《实施建议》进行了修改,并在5月27日组织12名群众居民代表、4名专家学者及政府部门代表召开听证会。
也正是在这次听证会上,沈水林第一次见到了作为专家参与的李良伟,李良伟是苏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建研院”)科研项目部副主任,此前参与了无锡、合肥、上海等地多部加装电梯的设计工作,一直在关注苏州加装电梯的进展。
“这是政府的惠民工程,我们作为专业的建筑企业,希望能承担这方面的社会责任。”
会后,李良伟和沈水林进行了深入沟通,在经过居民同意后,建研院调取了粤海广场的建筑图纸,研究加装电梯的可行性。
2019年8月5日,值得纪念的一天来了。苏州市人民政府官网发布了《市政府关于苏州市既有多层住宅增设电梯的实施意见》,粤海广场的居民不仅等来了政策支持,还等来了资金补贴。
沈水林说:“有了政府补贴,居民要出的钱一下子少了20万,大家都认为这个等待太值得了!”
就在《实施意见》发布的第二天,李良伟带着早就准备好的电梯设计图纸来到粤海广场,和居民们讨论最后的细节,确定了电梯的材质和厂商。
随后,递交方案、多部门联合审查方案、现场管线日,挖掘机开到了粤海广场,真正开始大规模的破土动工。
前来“取经”的老林和记者说,目前在单元楼内部,所有业主都达成了一致共识,应该装电梯。“我们小区1楼是车库不住人,2楼的业主则表示,如果能给楼上带来便利,绝对会同意。
但老林也预见,支持装电梯属于定性,但具体到定量阶段,装多大的、怎么装、每家摊多少钱,还有非常长的路要走。
看苏州记者走访了苏州多个老旧小区,对于加装电梯,高层住户态度积极,低层住户却往往意见较大。
很多一楼住户和记者说,加装电梯不会给我们自己所带来任何好处,还会影响采光和通风。
而且,目前老旧小区里没有电梯的楼房,一般低层价格高,高层价格低。有了电梯以后,情况可能彻底颠倒。
而在高层住户身上,也存在“想有电梯但没钱”的矛盾。“老新村里住着的人很多经济条件算不上好,你一下子让他出几万块钱,承担不起啊。”
针对这一点,粤海广场的办法倒是可以借鉴:一个单元楼内按照“高层多出、低层少出”的原则分摊费用。假设一共有20家,如果3楼一家不装,就把3楼的钱分摊到其他19户人家身上。但以后3楼要装的话,就必须得到本单元其他业主的同意。
粤海广场进行管线踏勘的那一天,沈水林神经紧绷,在现场仔细听着。管线单位一句“这个迁移会有些复杂”都会让他无比担忧。
“走到这一步了,要是因为管线问题最终没法装电梯,那业主们真的心理上没有办法接受了。”
好在各个管线天的时间内基本完成迁移。李良伟和记者说,粤海广场是管线问题多,其他小区可能又会有新的难处。在申请加装电梯之前,建议先对房屋的情况做鉴定。
李良伟表示,建研院方面目前暂时不会大规模地开展加装电梯的工作。“在粤海广场的电梯完成验收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后,我们作为设计施工方会好好总结经验,再开展下一步的工作。”
粤海广场能成为苏州市区首个加装电梯的小区,除了业委会带领着业主积极地推进,物业公司、社区、街道方面也一直在居民和施工方面做协调。
粤海广场所属的观前社区社工盛一平告诉看苏州记者,在《实施意见》出来后,社区第一时间贴出告示,并积极和每一位业主沟通,召集业主开协调会。部分业主不同意,社区就积极去做工作。
“理论上是三分之二业主同意即可加装,但作为社区则希望最好是百分之百同意,不要引起不必要的邻里矛盾。”
在协调过程中,观前社区把相关会议的材料、工程进展都做好文字记录,进行备份存档,避免后续不必要的麻烦。
但试想换一个老旧小区,各方能否协调好?业主在面对也许会出现的种种问题时,能否齐心协力去克服?
粤海广场所属的物业公司经理张浩告诉看苏州记者,作为第一个安装电梯的小区,电梯厂家决定负责到底,终生维保,这将非常大程度上减轻物业的压力。
“目前大部分老旧社区物业管理费用偏低,勉强保持日常维保费用。这个电梯的经营成本谁来消化?”
在离苏州不远的南京市,2016年11月,《南京市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实施办法》正式实施,截至今年3月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全市累计已有633部电梯完工,办理施工许可的达1078部,签订书面协议2163部。
据当地新闻媒体报道,在南京老旧小区集中的玄武区,7个街道均配备了增梯专办员,为业主申请增梯所需要的专业性强又相当复杂的审批手续,提供代办和一条龙服务。
政策方面,除了政府补贴,南京市民还可提取住房公积金和使用住宅维修资金用于加装电梯。
同时,区、街道也多方筹集资金,在老旧小区整治时统筹考虑加装电梯在大多数情况下要的管网线路迁移事项,预先作出工程处理,大幅度的降低群众加装电梯的支出和额外费用。
此外,南京还试点了租赁电梯模式居民按年缴纳租金,租满15年就可以获得电梯产权。
苏州一位老旧小区的社工告诉看苏州记者,自己一直在关注外地加装电梯的进展,希望能从中学到一些经验。
“作为社区,会尽力去帮助居民实现装电梯的心愿。我也建议,现在政府层面已经出台政策推动进程,不妨在具体实施层面做的再细化一下,落到实处。”
就在近期,苏州市住建局发布了增设电梯的设计、工程建设、监理、电梯公司等4大类共67家第一批推荐企业名单,为居民选择代办公司可以提供了方向。
针对这份名单,李良伟给出个人建议,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最好采用总包的模式去推进,即以一个主体单位,去承担手续办理、设计、施工、监理、电梯设施安装的全流程。
在距离粤海广场4公里之外的内马路9-7小区采访时,记者偶遇了90岁的张奶奶,她正使用四角拐杖椅,以极慢的速度上楼。
张奶奶家住4楼,一层楼10多个台阶,张奶奶需要先将拐杖椅挪到上一个台阶,然后扶着椅子,让自己上一个台阶。
就这样上2个台阶停30秒,不断重复着同样的动作,安静的楼道里传来的是拐杖椅和台阶碰撞的声音,以及张奶奶不时的大喘气。
望着奶奶佝偻的背影,此时此刻,多希望能出现一部电梯,让她回家的路不要这么辛苦
Copyright © 2022 亚博yabo最新版官网登录链接_亚盈体育app官网下载安卓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54995号-1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亚盈体育app官网下载 | 亚博yabo最新版官网登录链接 | 亚盈体育app官网下载安卓